建行快贷付是什么意思(建行快贷付)
二、补贴资金来源影响发放及时性、可持续性据介绍,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补贴缺口在2016年底可能高达600亿;然而,地方的分布式光伏补贴,并不是由这笔资金来承担。
白城市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很好,已探明地下水储量为21亿立方米,现仅开采3亿多立方米。3、电网接入优势白城域内已经运行的2座500千伏变电站主要为新能源送出,今年开工向阳500千伏变电站,并将新建向阳长岭、向阳内蒙古扎鲁特旗两条输电线路,届时将极大改善我市新能源送出条件。
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建设用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扶贫低息贷款,并以土地或现金入股,比例在50%。白城市的光伏扶贫是全市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总体脱贫的进程。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一、地理条件吉林省位于中纬地带,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四、白城市发展光伏扶贫的有利条件1、光资源优势白城市光资源丰富,年均日照2919小时,属全国光资源二类地区,年光伏发电有效时数达1500小时左右,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1、编制白城市光伏扶贫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白城市的土地条件和电网接入条件,我市委托电网的设计院启动编制白城市光伏扶贫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掌握我市可利用开发光伏项目地块,确定各县(市、区)的光伏建设规模,白城的配电网建设十三五期间将依据规划为企业做好服务。二、光资源条件根据白城市资源分布概况和各区域可利用土地面积估算,光电可开发面积约6700平方公里,白城市理论装机容量1675万千瓦,按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5200兆焦/每平方米计算,理论年发电量为1.7万千瓦时,光照年有效发电小时数可达1300小时以上。事实上,通过抬高光伏板,合理安装单板组件,完全可以做到至少不影响农作物生长,不妨碍一般农机具的田间操作。
当然,受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制约,中利万农还无法完全放开手脚进行全新一代的农光互补实验。过去10余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第一的典型中国式发展。倪志春为记者算了另外一笔环保账:按1GW装机容量项目计算,光伏发电每年可输出约1.75亿万度的绿色电能,相当于少烧了55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4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5800吨。正因为如此,不与农业争地的光伏农业被寄予厚望。
过去几年,考虑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在土地利用上的兼容和互补,光伏产业内一直在寻找二者的结合点不久前,该公司已与17个贫困县签署《全县贫困村光伏+农业扶贫协议》。
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光伏农业在一块土地上实现两份收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起现代化农业农业+光伏:为土地增值为农民增收为扶贫助力产业的融合,或许能幸运地得到1+1>2的结果,但同样存在1+1<2,甚至1+1<1的可能。探索一条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光伏产业迎着太阳继续阔步向前光伏+农业:优化的选择深度的融合产业的升级在众多新能源产业中,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能源利用形式之一。但西部地区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电力输送成本高,所导致的弃光限电问题一直无法很好地解决。
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柏兴将这场实验命名为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而他所说的难题,是包括在东部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土地瓶颈、现代农业设施投入大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中利腾晖公司正在全国多地贫困村推动建设村级扶贫电站、光伏农场,国务院扶贫办已认可该收益性精准扶贫模式。无论是理论层面上,还是目前的实践探索中,此类光伏与农业的嫁接都已被论证和印证是一次前景广阔的产业融合。在西部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沙家浜的江苏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核心区,有240亩熠熠发光的鱼塘显得别具一格:鱼塘中矗立着一排排铝合金支架,在塘面上架起4万多块多晶硅太阳能光伏板。图为中利万农光伏蔬菜基地人员正在采摘。
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传统光伏电站而言,光照强烈的西部贫瘠的荒漠化土地无疑是一片沃土。正因为如此,不与农业争地的光伏农业被寄予厚望。
对于有意继续种田的农民,则由农业企业统一配套现代农业设施后免费提供给农民。倪志春为记者算了另外一笔环保账:按1GW装机容量项目计算,光伏发电每年可输出约1.75亿万度的绿色电能,相当于少烧了55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4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5800吨。10月15日,江苏省农业科技专家对中利万农26亩光伏稻田的测产结果显示,该地块亩均产水稻583.2公斤,与常规水稻产量相当。从目前的探索实践来看,中利的实践或许可以为现代农业趟出一条新路子,为光伏产业找到一个新出口。过去10余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第一的典型中国式发展。过去几年,考虑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在土地利用上的兼容和互补,光伏产业内一直在寻找二者的结合点。
通过科学合理地抬高光伏支架或采用柔性光伏支架的办法,把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对农业的现代化来说,生物防控、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的集成已相对成型,但在高效农业设施投入方面,仅靠财政力量尚不够,还需要社会资本的投入。
光、电、农,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光合作用与光电效应,一组分别来自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以其为主要原理衍生出的产业层面上,有了一种新奇的碰撞和结合光伏农业,即在一块土地上同时实现太阳能发电与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
去年,由中国光伏农业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光伏投资研讨年会上,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冯玉林表示。对任何关系到农业,尤其是农地和农民利益的探索,都应采取最谨慎的态度来评价它。
在中利万农的实验基地,记者看到了嫁接光伏后的农业是怎样一番模样:光伏顶架上放置太阳能杀虫灯、自动喷淋、喷雾器、生物杀虫板等绿色高效农业设施。光伏发电的收益取决于太阳能光伏板的铺设面积,相对而言较稳定。王柏兴对中利万农公司的专利项目十分自信。这项实验的成功,使光伏农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光伏产业和现代农业当前面临的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在东部建光伏农业项目,光伏发电并网瓶颈打破,盈利能力增强,同时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将弱盈利项目变为强盈利项目,不仅不再需要国家补贴,而且可以为每亩地创造年均过万元的税收。如果找不到突破口,光伏产业将陷入东西两难境地。
渔光互补、林光互补,以及农业大棚光伏项目,在光伏业内被统称为光伏农业。光伏板遮挡下的鱼塘里,大闸蟹、龙虾、中华鳖、塘鳢鱼等特种水产都有着不错的长势。
市场无形之手已决定西部光伏发电的无效率。顾镇 摄光伏发电为何,以及如何与农业走到一起?农业+光伏后,农业会变成什么模样,光伏发电又会走向何方?一段时间来,记者持续关注光伏农业发展,并走访调查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等,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西部地区普遍光照充足、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是光伏发电的优势地带。目前,如渔光互补、林光互补,以及棚内种菜、棚顶发电的光伏农业大棚等,已在多地投入应用。王柏兴意识到,只有探索出一条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光伏产业才能继续迈步向前。而在所有光伏农业模式探索中,农光互补模式被寄予的期望最高。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红炜所定义的农光互补,正是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正在做的。当然,推动现代农业加速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农民致富、突破光伏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清洁能源革命所有的一切都要基于一个前提:光伏与农业深度、有机地结合。
但将电力由西部地区大规模、远距离地输送至东部电力负载中心,能源地与消费市场间的距离鸿沟带来光电并网消纳问题一时难以解开,其结果是:与农业上倒奶杀牛颇有几分相似的弃光限电现象越来越严重。太阳能扬水灌溉系统、电动化农机设备可以就地获得充足的电能,农业用电实现自给自足更重要的是,光伏农业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为一块土地带来了两份收入的可能:按照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实践,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建成光伏农田,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转为有保障的农业工人,贫困农户可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
区别于其他模式,这一全新一代农光互补技术的突破,可以为光伏农业提供最广阔的可能空间。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综合利用土地和太阳能资源这是中利腾晖在2011年开发的国内首个渔光互补光伏农业项目,在鱼塘和芦苇荡滩众多的苏南地区,这样的探索含金量十足。